肺癌︱60歲男左臂骨折求醫揭患末期肺癌 靠1療法成功抑制癌細胞

都市病

撰文: 郭子豐

發布時間: 2024/05/06 07:00

分享:

分享:

【肺癌/肺腺癌/基因變異/骨折/癌症/癌症治療】根據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資料,肺癌是本港最常見的癌症,2021年錄得5978中肺癌新症,佔總癌症新症的15.5%;2022年錄得3782人死於癌症,佔總癌症死亡人數的25.7%,是本港十大癌症的「頭號殺手」。吳先生於2022年尾時,因為肩膊劇痛而到港怡醫院骨科求診,檢查後發現其左臂骨折,並發現其肺部長有腫瘤,經化驗後確定為末期肺癌。醫生隨即安排他入院,並轉介到腫瘤科進行詳細檢查和治療,結果發現腫瘤有基因變異;所幸得到院方跨團隊合作治療,利用放射治療和標靶藥作資料,吳先生至今治療一年多,癌細胞成功被抑制,沒有復發跡象,其癌症指數回復至正常水平,已經是與癌症共存狀態。

最新影片:

60歲男左臂骨折揭患癌

吳先生現年60歲,在科研製藥業界工作,過往曾患甲狀腺癌,經過放射碘治療痊癒。2022年尾開始感到肩膊位置有異常痛楚,本來吳先生以為只是日常生活或工作姿勢不當所致,然而痛楚開始越發劇烈,同時開始發現身心狀態比以往明顯變差,容易感到疲倦,事覺蹺蹊,遂到港怡醫院求診。吳先生憶述:

當時經常下班回家就感到非常疲倦,整個人總是沒精打采,而且情緒好低落,想法又變得負面。連自己都奇怪為何會變成這樣子,明明早前整個身心狀態都好好的。

他續指,到達醫院後就先到骨科專科掛號,「因為當時並沒有想過是癌症」,結果院方為他安排進行磁力共振(MRI)檢查後發現其左臂骨折,骨科醫生估計屬病理性骨折,院方亦要求他進一步接受正電子電腦掃描(PET-CT)檢查。他形容:

當時心情非常沉重,因為自知要做MRI檢查即意味著有機會是嚴重問題,之後要做PET-CT更代表著(骨折)根源絕對不簡單,要做一次詳細檢查才能找出病灶。

吳先生隔天回到醫院接受檢查,結果發現其右肺上葉長有腫瘤,後經組織抽取化驗證實為第四期(末期)非小細胞肺腺癌,並擴散至胸膜、髖骨和肋骨,院方隨即轉介他到臨床腫瘤科作治療。

港怡醫院臨床腫瘤科名譽顧問醫生林嘉安醫生補充指,當時接收到吳先生的個案後,由於他同時有癌症及病理性骨折情況,故隨即調動多位專科醫生及醫療團隊組成跨專科團隊,包括臨床腫瘤科、呼吸系統科、心胸肺外科、骨科、放射科等,並由港怡醫院肺癌治療中心主導團隊。林醫生透露,吳先生沒有煙酒習慣,日常生活作息亦正常,但組織化驗結果同時顯示其腫瘤有間變性淋巴瘤激酶(ALK)變異基因,推斷此變化正正是造成他患癌的主要原因,繼而癌細胞擴散至骨頭並侵蝕左臂骨頭,造成他左臂骨折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6
+5

吳先生:與癌症共存了

吳先生說,跨專科團隊很快就為他定制了最適切的治療方案,首先由骨科處理左臂骨折情況,然後再由腫瘤科利用放射治療處理癌症。他憶述:

林醫生和我進行面診時都解釋過整個計畫,要率先處理好左臂骨折問題,讓左臂恢復正常活動能力,而且若然未處理好左臂,及後做放射治療就會造成身心靈的影響,不單止會加劇不適和痛楚,也會因而影響心理健康。

團隊隨後為吳先生安排為期2周的放射治療,消滅成功大部分癌細胞;其後就開始服用標靶藥作治療,以助抑制癌細胞,至今已經維持1年多,持續覆診亦未見癌細胞有復發跡象,進展良好,可謂是「與癌症共存」。現時他生活和工作如常,只需覆診進行抽血以覆檢癌指數,以便監察病情。他笑言:

連醫生都話我(癌症指數)正常過正常人!

吳先生透露,整個住院治療期讓他對人生有不一樣的看法。他指自己以往就是一個典型、奮力向上的打工仔,但患病後發現自己其實還有一半的人生,不應該只是不斷地工作而忽略了生活和健康,

因為癌細胞仍然在我體內,所以現在我更注重健康,努力運動、控制飲食,以加強抑制癌細胞,甚至兒子都話我不一樣了!

末期肺癌存活率僅8%

港怡醫院肺癌治療中心聯席總監、呼吸系統科名譽顧問醫生溫志堅醫生在分享會指出,肺癌是本港最常見癌症,而較常見的風險因素包括吸煙、吸入二手煙、空氣污染、長期接觸致癌物(如石棉、鎳、鈾等)、曾患肺部疾病、家族遺傳等。他續指,肺癌常見病徵包括持續咳嗽、咳血、吞嚥困難、胸肺反覆感染或久未痊癒、呼吸困難、聲音嘶啞、胸口疼痛、不明的疲倦及體重下降等;然而患者在患癌初期的病徵都不明顯,

其實早期肺癌最常見病徵就是沒有病徵,當出現病徵時大多都已屬中或後期。

溫醫生指,肺癌主要可以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;根據2021年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數據,非小細胞肺癌佔肺癌個案超過90%,當中最常見就是腺癌(肺腺癌),而吳先生正正就是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肺腺癌。上文提及到,吳先生的肺癌腫瘤有間變性淋巴瘤激酶(ALK)變異基因,溫醫生對此解釋,肺腺癌中以原致癌基因KRAS基因突變及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最為常見,分別佔25%及17%,其次就是ALK基因突變,佔8%;而據2014至17年數據,肺癌患者的5年相對率為72.4%(第一期)、45.5%(第二期)、24.6%(第三期)及7.8%(第四期)。

吳先生亦表示,當時知道自己只有僅僅7.8%的存活率,心情非常忐忑,但很幸運得到港怡醫院跨專科團隊的治療和定制治療方案,現時已能好好控制癌症。

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提高存活率

林嘉安醫生指出,治療肺癌主要分為根治性和紓緩性方向,前者主要透過手術、系統性治療(化學治療、標靶治療、免疫治療)及放射治療為病人消滅癌細胞,後者則主要透過診斷目的或急性症狀的手術、系統性治療(化學治療、標靶治療、免疫治療)及放射治療為病人作紓緩性的治療。

醫生透露,跨專科團隊運用了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(Low-Dose Computed Tomography, LDCT)為吳先生進行檢查,再配合根治性方向的定制治療方案為他治療肺癌。LDCT能有效以低輻射的方式,為病人偵測肺部極細微的癌病變,及後配合定制治療方案,有效在高風險族群中大大降低死亡率達20至25%。他說:

換言之,即使像吳先生一樣是末期肺癌病人,透過LDCT就已經能大大提高他們存活率,及後再配合合適的治療方案、定期覆診、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,以及養成運動習慣,相信各位末期肺癌病人都能夠好好控制癌症,延續生命。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